精品科技期刊

 

 

 

首届四川省高校优秀期刊奖

 

 

 

访问量:600396

论著

  • 电针干预对外源性AD-MSCs迁移及修复脑卒中神经功能损害的效应研究

    王奕力;栾长龙;刘广;熊津;吴思雨;雍子熠;赵强;肖祥;蒋娟莉;

    目的 探讨头体电针联合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慢性期模型大鼠细胞归巢、神经功能恢复及脑微环境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一种潜在的联合治疗策略。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MCAO)大鼠模型。于造模后14 d(慢性期)筛选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为8~12分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仅建模)、模型+细胞组(建模+AD-MSCs治疗)、模型+电针+细胞组(建模+电针+AD-MSCs治疗)3组,每组12只;另设假手术组(n=12)。除模型组外其余3组均于造模后21 d经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AD-MSCs,分别于注射后6 h、24 h及7 d动态观察AD-MSCs在脑内的分布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行为学检测等方法评估神经功能恢复与组织修复情况。模型+电针+细胞组选取四神聪(头针)及患侧肩髃、曲池、内关、外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体针),以连续波(频率2 Hz,脉宽0.4 ms,电流约1 mA)干预,1次/d, 20 min/次,连续7 d。结果 荧光示踪显示,模型+电针+细胞组在6、24 h时AD-MSCs数量显著升高(P<0.05),至7 d时仍有少量残留。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移植后24 h,模型+电针+细胞组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和模型组+细胞组(P<0.05),神经细胞凋亡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HE染色显示,移植后7 d,模型+电针+细胞组神经细胞结构完整性优于模型组,胶质增生减轻。移植后7 d模型组和模型+电针+细胞组大鼠体重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移植后第1、7天模型+电针+细胞组mNSS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头体电针可促进外源性AD-MSCs在缺血性脑卒中慢性期大鼠脑内的迁移与滞留,减轻神经细胞损伤,促进微血管生成及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表达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2025年05期 v.20;No.102 721-726+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达沙替尼联合槲皮素对老年小鼠肝脏、肾脏纤维化的影响

    何佳澄;王豪;吴诗慧;太颢然;李淑蓉;楚亚楠;苏炳银;

    目的 探讨达沙替尼联合槲皮素对老年小鼠肝脏、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将老年(20~22月龄)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达沙替尼组和联合组,每组4只,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达沙替尼组给予5 mg/kg的达沙替尼,联合组给予5 mg/kg的达沙替尼和50 mg/kg的槲皮素。3组均通过口服灌胃连续给药7 d;灌注后取新鲜脂肪组织、肝脏、肾脏,制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3组小鼠脂肪组织、肝脏、肾脏相关衰老标志物(p16、p53)及纤维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ol1α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小鼠脂肪组织p16、p53表达水平下降(P<0.05);肝脏和肾脏组织p16、p53、α-SMA、col1α1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 达沙替尼联合槲皮素可改善衰老所导致的肝脏、肾脏纤维化。

    2025年05期 v.20;No.102 727-729+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纳布啡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痛觉敏化及脊髓NO/cGMP通路的影响

    高彦东;边步荣;韩利锋;

    目的 探究纳布啡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模型大鼠的痛觉敏化及脊髓一氧化氮/环鸟苷单磷酸(NO/cGMP)通路的影响。方法 建立NP大鼠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NP组、纳布啡+NP组、纳布啡+7-硝基吲唑(7-N1)+NP组,每组各10只;另取10只大鼠,仅暴露L5横突,但不结扎脊神经,作为假手术(Sham)组。药物干预后,利用机械性刺激缩足实验检测大鼠机械痛敏;缩爪热潜伏期实验检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ELISA法检测脊髓中IL-6、IL-1β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背角中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ba-1及NO/cGM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NP组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和PWTL均降低,IL-6、IL-1β水平、Iba-1荧光强度及Iba-1、iNOS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eNOS、sGC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NP组相比,纳布啡+NP组PWMT和PWTL均升高,IL-6、IL-1β水平、Iba-1荧光强度及Iba-1、iNOS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eNOS、sGCa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NO/cGMP信号通路抑制剂7-N1可逆转纳布啡对NP大鼠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纳布啡可能通过激活NO/cGMP信号通路来改善NP模型大鼠的痛觉敏化。

    2025年05期 v.20;No.102 730-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形神共养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大鼠肠道菌群及代谢影响

    张先庚;田静;蒋欢;刘琴;梁小利;王红艳;

    目的 探究形神共养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法,将造模成功后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5 mL/kg生理盐水)、模型组(5 mL/kg生理盐水)、中药组(一贯煎6.38 g/kg)、形神共养组(丰富环境和一贯煎6.38 g/kg),干预6周。干预结束后,采用ELISA检测糖基化血红蛋白(GHB)和空腹胰岛素(FINS)的含量,行为学检测大鼠进入开臂次数、直立次数及宏基因组测序方法观察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形神共养组GHB和FINS的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形神共养组大鼠进入开臂次数及直立次数增加(P<0.01)。宏基因组测序发现,形神共养组对厚壁菌门有明显回调作用,对拟杆菌门、拟杆菌目有促进作用,且可以降低拟杆菌属与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物种差异分析显示,模型组最多的菌群是丹毒菌,形神共养组最多的菌群是真杆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水平分析显示,形神共养组和模型组的结肠微生物主要参与新陈代谢,其中相对丰度占比最高的是碳水化合物代谢,其次是氨基酸代谢。结论 形神共养具有多靶向、多路径的优势调节特点,可从宏观层面调控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大鼠肠道菌群的代谢紊乱,有助于改善其血糖水平和抑郁行为。

    2025年05期 v.20;No.102 735-739+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2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国产与进口气相色谱仪在残留溶剂检测中的性能对比研究

    姚枝玉;沈文斌;沈凡丽;严菲;黄朝瑜;李睿;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气相色谱仪在药品残留溶剂检测中的性能差异。方法 建立咪达唑仑残留溶剂检测气相色谱方法,以进样峰面积精密度、保留时间精密度、线性、重复性、检测限(LOD)、定量限(LOQ)及三批样品测定结果为考察指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国产气相色谱仪B在痕量分析的精密度、重复性、准确度及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国产气相色谱仪A需要进一步提升仪器灵敏度与稳定性;国产气相色谱仪C、D与进口仪器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痕量检测灵敏度及极端工况稳定性方面仍需提升。结论 经系统评价,筛选出部分性能接近进口设备的国产品牌(如B),为国产仪器性能提升与市场竞争力增强提供了依据。

    2025年05期 v.20;No.102 740-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表面肌电探讨腹式呼吸训练对大学生腰腹部肌群的调节效应

    王杏平;宋俊永;张鑫政;王惠平;李朋娜;魏玉龙;

    目的 探究腹式呼吸训练对大学生腰腹部肌群肌力和肌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招募的60名健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两组在站桩姿势的基础上,试验组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对照组进行自然呼吸训练,干预8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腰腹肌耐力测试时间和腰腹部肌群的肌电均方根(RMS)值。结果 两组干预后背肌和腹肌耐力测试保持时间较干预前均延长,试验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试验组双侧腹横肌、双侧腹内斜肌、双侧腹外斜肌、双侧竖脊肌和双侧多裂肌的RMS值升高(P<0.05)。干预后试验组左右侧肌肉的RMS差值较对照组减小(P<0.05)。结论 腹式呼吸能提高大学生的腰腹肌肌力,改善左右侧腰腹肌肌力差异。

    2025年05期 v.20;No.102 745-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的颈肩部疼痛与上斜方肌硬度相关性研究

    朱宇鑫;黄学成;路浩;高洪伟;吴云天;

    目的 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探究颈肩部疼痛与上斜方肌硬度的相关性,分析不同病因及中医证型对上斜方肌硬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2-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招募的72名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健康受试者)和病例组(颈肩部疼痛患者),每组36例。按西医诊断和中医证型将病例组分为病因亚组[神经根型颈椎病(n=11)、颈型颈椎病(n=6)、混合型颈椎病(n=9)、颈肌筋膜炎(n=6)、肩周炎(n=4)]和证型亚组[风寒湿痹证(n=13)、气滞血瘀证(n=13)、痰湿阻络证(n=4)、肝肾亏虚证(n=4)、气血亏虚证(n=2)]。采用SWE测量两组上斜方肌剪切波速度(UT-SWV)评估肌肉硬度,病例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简易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对照组双侧UT-S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侧UT-SWV高于健侧和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侧UT-SWV与VAS评分、SF-MPQ评分呈正相关(P<0.05)。病例组病因亚组及证型亚组患侧UT-S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肩部疼痛患者患侧上斜方肌硬度显著升高,且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颈肩部疼痛患者上斜方肌硬度、变化与病因及中医证型无显著相关性。

    2025年05期 v.20;No.102 749-752+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覃继团;钱海晴;唐圆圆;翟朋利;王羽婷;张娟娟;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卵泡刺激素(FSH)、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9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江北院区接受治疗的141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20)和预后不良组(n=21),比较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PCO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列线图构建PCOS患者预后风险的预测模型,并绘制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预后不良组HOMA-IR、CD4~+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但CD8~+、FSH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t/Z=6.765、6.064、4.177、5.64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OMA-IR、CD4~+是PCO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6.842、1.386,P<0.05),CD8~+、FSH是其预后的保护因素(OR=0.783、0.576,P<0.05)。基于Logistic建立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内部验证,其AUC值为0.979(95%CI:0.959~0.998),预测模型整体准确性较高,预测风险与实际风险一致性较高。结论 HOMA-IR、FSH、T淋巴细胞亚群均为影响PCOS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筛查高危群体并进行相应措施干预。

    2025年05期 v.20;No.102 753-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李彦影;张颖锴;

    目的 基于躯干肌指数、骨代谢相关指标及临床资料构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15例,根据有无OVF分为OVF组(115例)和N-OVF组(10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躯干肌指数,检测两组患者的骨代谢相关指标:全段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25-羟基维生素D[(25-(OH)D]、降钙素(CT);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OVF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绝经后女性OVF的列线图模型,并采用ROC曲线、一致性曲线和决策性曲线分别对模型的预测能力、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进行验证。结果 OVF组患者的年龄、血清PTH水平高于N-OVF组(P<0.05),腰椎BMDT值、躯干肌指数、血清25-(OH)D、CT水平低于N-OVF组(P<0.05)。年龄、PTH为影响绝经后女性OV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腰椎BMD、躯干肌指数、25-(OH)D、CT为影响绝经后女性OVF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年龄、血清腰椎BMD、躯干肌指数、骨代谢相关指标的AUC分别为0.670、0.829、0.758、0.923,其中骨代谢相关指标的ROC曲线优于年龄(Z=6.175,P<0.001)、腰椎BMD(Z=2.901,P=0.004)、躯干肌指数(Z=4.381,P<0.001)的ROC曲线,腰椎BMD的ROC曲线优于年龄(Z=3.462,P=0.001)的ROC曲线。最终构建出列线图模型,其ROC曲线的AUC为0.975,95%CI(0.946~0.994),一致性曲线和决策性曲线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的拟合度和临床实用性较好。结论 年龄、PTH升高是影响绝经后女性OV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腰椎BMD、躯干肌指数、25-(OH)D、CT升高是影响绝经后女性OVF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上述指标可建立绝经后女性发生OVF的新型风险预测模型。

    2025年05期 v.20;No.102 758-762+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依那普利联合达格列净对急性心肌梗死术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吴曼;潘超;董雪姣;郭俊玲;张媛媛;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联合达格列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AMI急诊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依那普利+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4 h尿量、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对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心房颤动、植入支架个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所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hs-CRP、IL-6、TNF-α、MDA、UA、Cr、TC、TG、LDL-C、NT-proBNP、ET-1、MMP-9、LVESD和LVEDD表达水平降低(P<0.05),SOD、GSH、24 h尿量、HDL-C、LVEF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升高(P<0.05)。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达格列净能够有效缓解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力衰竭的进展。

    2025年05期 v.20;No.102 763-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腺病毒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李王强;杨志;王胜;陈必全;

    目的 探讨腺病毒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徽省儿童医院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腺病毒感染患儿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n=67)和重症组(n=45),分析所有患儿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分析导致腺病毒感染患儿病情加重的影响因素,Kendall's tau-b分析腺病毒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LDH、CRP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DH、CRP水平对腺病毒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症组患儿LDH、CRP高于轻症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LDH、CRP水平是腺病毒感染患儿病情加重的影响因素(P<0.05);采用Kendall's tau-b分析发现,血清LDH、CRP与腺病毒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551,0.633;P<0.001);血清LDH、CRP在腺病毒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5、0.952,对应灵敏度为89.90%、93.30%,特异度为92.50%、94.00%,二者联合AUC为0.97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0%和97.00%,Hosmer-Lemeshow结果显示,χ~2=6.230,P=0.621,AUC均>0.7,说明模型诊断效能高。结论 随着腺病毒感染患儿病情加重,血清LDH、CRP水平明显上升,监测LDH、CRP水平变化对患儿的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5年05期 v.20;No.102 769-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WNT5A、LECT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刘魏;窦红;张毅;阿明古丽;张祎;马艳艳;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LECT2)水平变化及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2例单纯COPD患者为COPD组,6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肺功能指标PEF、FVC、FEV_1及FEV_1/FV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WNT5A、LECT2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WNT5A、LECT2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利用Logistic分析影响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WNT5A、LECT2对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相较于COPD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血清WNT5A、LECT2水平升高(P<0.05),且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而肺功能指标FEV_1、FVC、FEV_1/FVC和PEF降低(P<0.05);血清WNT5A、LECT2水平升高为发生重度COPD合并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EV_1、FVC、FEV_1/FVC和PEF升高则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WNT5A、LECT2单独以及二者联合诊断重度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5、0.790、0.940,二者联合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诊断(Z_(二者联合-WNT5A)=1.937,P=0.041、Z_(二者联合-LECT2)=2.659,P=0.008)。结论 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WNT5A、LECT2水平上调,且与其肺功能呈负相关,二者联合对重度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2025年05期 v.20;No.102 773-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早期目标导向活动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活动的效果研究

    余丽;蒋映;罗红莲;

    目的 研究早期目标导向活动(EGDM)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早期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病区行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手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干预组(n=45)。对照组实施常规妇科围手术期护理早期活动,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EGDM方案,术后设置每日活动目标,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EGDM。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并发症及情绪状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第1次下床、进食、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简明心境量表(BPO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BPOM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EGDM有助于促进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康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2025年05期 v.20;No.102 778-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NLRP3/caspase-1通路的影响

    马晓伟;王立哲;王相斌;冯文霞;

    目的 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半胱氨酸蛋白酶-1(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探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邯郸市中心医院的63例T2DM,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2)与试验组(n=31),对照组给予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类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简易精神量表(MMSE)得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小时血糖(2 hPBG)、外周单核细胞中NLRP3炎性小体蛋白表达水平、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IL-8、IL-1β水平;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治疗后NLRP3、caspase-1、IL-18、IL-1β与FBG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MMSE、MoCA得分均增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FBG、HbA1c、2 h P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和IL-18、IL-1β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NLRP3、caspase-1、IL-18、IL-1β与FBG呈正相关(P<0.05)。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改善T2DM合并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降低血糖水平和炎症反应,这可能与其对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有关。

    2025年05期 v.20;No.102 782-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血清肌动蛋白结合蛋白2、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在糖尿病肾病中的预测价值

    颜程;艾胤;薛正杰;徐望;陈芳;杨健;

    目的 分析血清肌动蛋白结合蛋白2(TAGLN2)、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在糖尿病肾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糖尿病肾病组,根据糖尿病肾病分期将其分为1期(n=32)、2期(n=49)、3期(n=28)、4期(n=16);根据疾病进展情况将其分为疾病进展组(n=78)和疾病转归组(n=47)。另选取同期本院就诊的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及体检的125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组。收集患者糖尿病肾病病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及健康者TAGLN2、CDC42水平。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血清TAGLN2水平较高,CDC42水平较低,且糖尿病肾病组高于或低于糖尿病组(P<0.05)。从第1期到第4期,血清TAGLN2水平逐渐升高,而CDC42水平逐渐降低(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损伤严重程度与血清TAGLN2水平呈正相关,与CDC42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疾病转归组比较,疾病进展组糖尿病肾病3期占比较高,糖尿病肾病病程较长,UACR、BUN、SCr、HbA1c、TAGLN2水平较高,CDC42水平较低(P<0.05)。BUN、SCr、TAGLN2水平高及CDC42水平低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TAGLN2、CDC42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进展的AUC值分别为0.755、0.753、0.902,联合预测的价值更高(P<0.05)。结论 血清TAGLN2、CDC42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损伤严重程度及疾病转归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预测患者疾病进展。

    2025年05期 v.20;No.102 786-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心动图参数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发生近端主动脉扩张的关系分析

    李山山;马凯;张曾平;

    目的 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后患者发生近端主动脉扩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4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行TAVR治疗的129例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AS患者TAVR术后近端主动脉扩张发生情况。依据是否发生近端主动脉扩张分为扩张组和非扩张组。对比扩张组和非扩张组患者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参数。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AS患者TAVR术后近端主动脉扩张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超声心动图参数对AS患者TAVR术后发生近端主动脉扩张的预测效能。结果 AS患者TAVR术后近端主动脉扩张发生率为25.58%(33/129)。扩张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扩张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及左心室壁相对厚度(RWT)高于非扩张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VEF(OR=3.330,95%CI:1.712~9.464)、LVEDD(OR=3.047,95%CI:1.072~8.658)及RWT(OR=3.773,95%CI:1.328~10.724)均为影响AS患者TAVR术后近端主动脉扩张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心动图参数LVEF、LVEDD、RWT及三者联合对TAVR术后患者近端主动脉扩张发生预测的AUC分别为0.7697(95%CI:0.610~0.775)、0.849(95%CI:0.775~0.906)、0.832(95%CI:0.756~0.892)、0.925(95%CI:0.865~0.964)。结论 超声心动图参数LVEF、LVEDD及RWT三者联合对TAVR术后患者近端主动脉扩张发生的预测效能较高。

    2025年05期 v.20;No.102 791-794+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血清因子对糖尿病肾病并发肌少症的预测价值

    田林玉;肖宏;周朴;王金瑞;薛平燕;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肌少症患者血清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68例为病例组,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12例,并发肌少症患者56例;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志愿者82例设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IRT1和IGF-1水平。结果 与单纯2型糖尿病肾病组相比,并发肌少症组尿酸、血清肌酐、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胰岛素抵抗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上升(P<0.05),握力、步速、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均下降(P<0.05)。SIRT1水平并发肌少症组<单纯2型糖尿病肾病组<对照组(P<0.05);IGF-1水平并发肌少症组>单纯2型糖尿病肾病组>对照组(P<0.05)。并发肌少症组患者SIRT1水平与握力、步速、25(OH)D3呈正相关(P<0.05),与尿酸、血清肌酐、UACR、胰岛素抵抗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IGF-1水平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则相反(P<0.05)。SIRT1、25(OH)D3均为并发肌少症的保护因素(OR=0.856、0.547,P<0.05);IGF-1、尿酸、UACR均为危险因素(OR=1.307、1.846、1.453,P<0.05);两者联合预测并发肌少症的AUC为0.93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86%、75.00%,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_(两者联合-IGF-1)=2.936、Z_(两者联合-SIRT1)=1.989,P=0.003、P=0.047)。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肌少症患者血清IGF-1水平上升,SIRT1水平下降,两者联合分析对该疾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5年05期 v.20;No.102 795-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脑胶质瘤患者多次手术后经济毒性体验及应对方式的质性研究

    蒋玲俐;宫笑颜;树海峰;谢瑶仪;马原;

    目的 了解脑胶质瘤患者经历多次手术后的经济毒性体验及应对方式,为制定针对性医疗支持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选取四川省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27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Giorgi现象学分析法整理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 经济毒性体验提炼出4个主题:直接医疗费用和间接损失造成经济毒性,心理压力大、无价值感和社会参与障碍,医疗决策困境以及生活质量下降;应对方式提炼出4个主题:开源节流、弹性工作,获得家庭支持、寻求社会援助,自我心理调适以及提出应对需求。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脑胶质瘤多次手术后患者的经济毒性,充分与其沟通成本效益,帮助患者获得家庭和社会支持,减轻经济毒性的负面影响。

    2025年05期 v.20;No.102 800-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时空针灸灵龟八法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周波;符必述;周靖;秦赫;宋小丽;魏艾玲;周禄阳;杨旋;唐欣宇;

    目的 观察时空针灸灵龟八法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于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6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和灵龟八法组(试验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中西医原发病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选取气海、涌泉、关元、命门、足三里穴治疗,试验组选取八脉交会穴中的申脉穴,按灵龟八法定时开穴针刺,每日开申脉穴时进行治疗,并配用后溪穴针刺,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分别于入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检测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24hUP)、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清和尿液Na~+、K~+、Cl~-等水平。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试验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和24hUP降低、TP和ALB升高,对照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CHOL和T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试验组的TP和ALB升高,CHOL、TG和24hUP降低,与治疗1个疗程比较,TP和ALB再次升高,TG和24hUP再次降低,对照组的TP和ALB升高,CHOL、TG和24hUP降低,与治疗1个疗程比较,TP和ALB再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2个疗程时的TP和ALB更高,试验组治疗1、2个疗程时的24hUP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时空针灸灵龟八法协同中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病情,在降低蛋白尿、调节血脂与蛋白代谢等方面优势显著,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2025年05期 v.20;No.102 804-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外周血指标构建肺部感染患儿继发呼吸衰竭的风险预测模型

    王丽丽;郝晓静;王佳;

    目的 基于外周血指标构建并验证肺部感染患儿继发呼吸衰竭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5例肺部感染患儿作为内部验证集,根据是否并发呼吸衰竭将其分为发生组(n=98)和未发生组(n=227),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感染患儿继发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构建患儿继发呼吸衰竭风险预测模型。另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28例肺部感染患儿作为外部验证集,对该模型进行内外部评价。结果 两组合并低氧血症、合并高碳酸血症、多重耐药菌感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泛免疫炎症值(PIV)、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森林算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感染、合并低氧血症、NLR、PLR、合并高碳酸血症、SIRI、PIV、SII、MLR是肺部感染患儿并发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经内、外部验证集评价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构建的肺部感染患儿继发呼吸衰竭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2025年05期 v.20;No.102 809-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LncRNA H19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与口腔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隋秋丽;鱼洁;任雪林;仝春实;

    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H19(LncRNA H19)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与口腔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进行临床活检或手术切除的260例口腔癌或口腔黏膜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口腔癌组织和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每组130例,比较两种不同组织中LncRNA H19表达水平。根据上皮增生程度,将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分为轻、中、重度组,比较不同上皮增生严重程度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LncRNA H19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LncRNA H19表达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上皮增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比较,口腔癌组织LncRNA H19表达升高(P<0.05)。口腔癌患者中,TNMⅢ/Ⅳ期、组织未/低分化、神经侵犯患者组织LncRNA H19表达高于TNMⅠ/Ⅱ期、组织中/高分化、无神经侵犯患者(P<0.05)。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中,与轻度组比较,中、重度组LncRNA H19表达升高(P<0.05);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LncRNA H19表达升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LncRNA H19表达与上皮增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36,P<0.001)。结论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与口腔癌组织中LncRNA H19高表达,且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上皮增生严重程度、口腔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2025年05期 v.20;No.102 814-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分化型甲状腺癌根治术后FGFR-4、NDRG3与复发的关系研究

    李玲;刘莲;彭茜;刘华;陈玉华;

    目的 探究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根治术后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4(FGFR-4)、N-myc下游调控基因3(NDRG3)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27例行根治术治疗的D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DTC患者根治术后6个月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57)与未复发组(n=170),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前后血清FGFR-4、NDRG3水平,分析术后FGFR-4、NDRG3水平与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临床影响曲线(CIC)、决策曲线(DCA)分别评价术后FGFR-4、NDRG3预测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实际符合率及临床效用。结果 相较于术前,术后两组患者血清FGFR-4水平下降,NDRG3水平升高(P<0.05);复发组手术前后血清FGFR-4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NDRG3水平均低于未复发组(P<0.05);以术后FGFR-4、NDRG3水平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术后FGFR-4、NDRG3水平均为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FGFR-4、NDRG3预测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5.04、489.62μg/L,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值最大,为0.888(95%CI:0.809~0.943);DCA曲线显示,在0.1~0.8阈值区间内,FGFR-4、NDRG3联合预测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复发具有明显正向获益;CIC曲线显示,术后FGFR-4、NDRG3联合预测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复发与实际情况符合率较高。结论 DTC患者根治术后血清FGFR-4升高,NDRG3下降,与复发风险有关,二者联合预测患者术后复发效能较高,可为临床早期识别复发高风险人群提供依据。

    2025年05期 v.20;No.102 818-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臭氧在膝关节损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张凌嘉;杨鹏玉;马雪琴;李茸源;肖奕君;吴畏;

    目的 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臭氧在膝关节损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在某医院就诊的7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PRP+臭氧)和对照组(PRP),每组35例,采用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1周试验组较对照组疼痛缓解更明显(P<0.05),试验组注射部位不适及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日常生活活动及运动娱乐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完成治疗后两组KOOS评分升高,S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联合臭氧治疗可减少膝关节损伤患者注射后不适,提升患者日常活动及运动能力。

    2025年05期 v.20;No.102 823-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功能状态、骨代谢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杜德财;杨雷;杨惠晶;袁昌丽;李学婷;成继;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状态、骨代谢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OP)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39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OP,将其分为OP组(n=57)和无OP组(n=82)。收集两组基线资料、骨代谢指标[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等];分析老年T2DM并发OP的影响因素,并分析甲亢、甲减与骨代谢对OP的交互作用。结果 OP组T2DM病程长于无OP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于无OP组,甲状腺功能状态正常者占比少于无OP组(P<0.05)。OP组β-CTX水平高于无OP组,P1NP、25-羟维生素D[25(OH)D]、N-MID水平低于无OP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功能状态、β-CTX、P1NP、25(OH)D、N-MID是老年T2DM并发O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甲亢与β-CTX水平之间、甲减与β-CTX水平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老年T2DM合并OP患者骨代谢指标与甲状腺功能状态相关,甲减、甲亢与β-CTX同时暴露可增加T2DM并发OP风险。

    2025年05期 v.20;No.102 827-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肝藏象学说”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疗效观察

    刘娟;邱琳;蒋敏;付望;杨慧;刘桠;

    目的 基于“肝藏象学说”研究消瘿散结方穴位贴敷对气郁痰阻证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气郁痰阻证甲状腺结节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瘿散结方穴位贴敷干预。采用双盲法进行观察,收集并比较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影像学指标、甲状腺功能、焦虑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治疗3个月后的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测量的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结节个数、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甲状腺结节最大体积、SAS评分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且干预组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临床疗效、EQ-5D-5L中EQ-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EQ-5D-5L中其余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肝藏象学说”指导的消瘿散结方穴位贴敷法能提升气郁痰阻证甲状腺结节疗效,预防甲状腺结节扩增,且对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状态和改善健康状态。

    2025年05期 v.20;No.102 832-835+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ADMA联合子宫动脉多普勒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不良妊娠的价值

    李思吟;杨静;石娟;舒晓芳;沈娟;黄兴华;刘毅;

    目的 探讨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损害及子宫动脉血流值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血浆ADMA与子宫动脉多普勒(UtAD)指数对预测SLE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11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83例SLE患者,根据UtAD指数分为SLE合并子宫动脉阻力升高组(n=42)、SLE合并子宫动脉阻力正常组(n=41),另设同期健康对照组(n=30);记录SLE患者基本数据、临床症状、UtAD及实验室相关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ADMA浓度。结果 SLE合并子宫动脉阻力升高组的血浆ADMA水平、UtAD及不良妊娠发生率高于其余两组;血浆ADMA水平与UtAD升高相关(P<0.05);血浆ADMA水平联合UtAD对计算SLE患者不良妊娠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0,敏感度为88.34%,特异度为89.20%。结论 血浆ADMA与SLE不良妊娠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联合UtAD分析具有预测SLE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

    2025年05期 v.20;No.102 836-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高蕊;贺诗蕊;蒋敏;李培培;李卓行;刘秀楠;林亚鹏;刘勇;孙云;

    目的 构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院前延迟(PHD)的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为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成都市某3所综合性医院就诊的老年AIS患者33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筛选PHD的独立影响因素,用R软件绘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是否为醒后卒中(OR=4.283)、入院方式(OR=5.964)、入院前症状改变(OR=1.361)、就医决策障碍感知量表中文版(PBHSD-C)得分(OR=1.098)和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OR=0.911)是老年AIS患者发生PHD的独立风险因素。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95%CI:0.802~0.893),灵敏度为83.11%,特异度为75.70%,最大约登指数为0.597;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P值为0.238,显示模型拟合良好。结论 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个性化预测老年AIS患者PHD发生风险,有助于医护人员快速识别高危患者,并实施预防性干预措施。

    2025年05期 v.20;No.102 840-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初诊肿瘤患者症状的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

    郝珏;张海宇;龚红霞;

    目的 探讨初诊肿瘤患者症状的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8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肿瘤科就诊的120例初诊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确诊时(T0)及确诊后1周(T1)、1个月(T2)、3个月(T3)、6个月(T4)追踪调查初诊肿瘤患者的症状变化水平。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初诊肿瘤患者症状的影响因素,利用潜类别增长模型(LCGM)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初诊肿瘤患者症状变化轨迹分为症状波动显著(18.5%)和症状波动平稳(81.5%)两类。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医保支付方式、职业是初诊肿瘤患者症状变化轨迹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年龄、职业是初诊肿瘤患者症状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医保支付方式是其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初诊肿瘤患者症状发展轨迹有症状波动显著、症状波动平稳两个类别,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医保支付方式、职业是初诊肿瘤患者症状变化轨迹的主要影响因素。

    2025年05期 v.20;No.102 846-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两种肠道清洁剂在肠道准备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

    王钟晗;梁晓华;

    目的 比较两种清肠剂(硫酸镁钠钾口服用浓溶液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肠道准备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24年1-11月在南京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需接受结肠镜检查的3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177,采用硫酸镁钠钾口服用浓溶液清肠)和对照组(n=132,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肠)。对比两组患者口服清肠剂后的肠道清洁度、盲肠插管率、腺瘤检出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的波士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腺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盲肠插管率高于对照组(P<0.05)。口服清肠剂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硫酸镁钠钾口服用浓溶液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作为清肠剂均能达到一定的清肠效果,但前者的清肠效果更优,盲肠插管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2025年05期 v.20;No.102 850-852+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某医院急诊科医疗风险早期干预的应用研究

    荚恒娅;胡冰;许苹;徐青松;段亚哲;

    目的 探讨对急诊患者实施医疗风险筛查和早期干预以降低其医疗风险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4-7月某医院收治的4 966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5月急诊患者设为对照组(n=2 487),采用常规护理措施;6-7月急诊患者设为干预组(n=2 479),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医疗风险早期识别和干预,比较两组电话投诉率、医疗风险发生率、医护人员满意度评分、患者就医体验评分及30 d内患者再入院率等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电话投诉率及医疗风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医护人员满意度评分和患者就诊体验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30 d内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患者实施医疗风险筛查和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医疗风险发生率和电话投诉率,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并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2025年05期 v.20;No.102 853-85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医学生压力知觉、心理资源与情绪困扰的关系

    程兰;李凌锐;钟章;王计生;

    目的 探讨医学生压力知觉、心理资源(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和乐观)与情绪困扰(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式,选取2024年5月在成都市某医学院350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知觉量表、心理弹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乐观主义-悲观主义量表、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患者健康问卷开展线上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生压力知觉得分为(25.04±7.56)分、心理资源得分为(73.83±13.29)分、情绪困扰得分为(11.19±8.40)分。医学生心理资源与压力知觉、情绪困扰呈负相关(P<0.01),压力知觉与情绪困扰呈正相关(P<0.01);心理资源在压力知觉与情绪困扰中起中介作用(χ~2=37.629,P<0.001)。结论 医学生感知的压力和情绪困扰水平普遍较高,压力知觉对情绪困扰有直接预测作用,且受心理资源的中介调节。

    2025年05期 v.20;No.102 856-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罗瑶;方荣华;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衰弱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住院患者36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FRAIL衰弱量表(FS)评估患者衰弱状态,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衰弱组(n=186)和无衰弱组(n=177);收集一般人口学、行为生活特征、疾病等相关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363例患者中男208例(57.30%),年龄≥75岁100例(27.55%),发生衰弱186例(51.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家庭生活人数1~2名、初中及以下学历、多病共存及睡眠时间≤6 h均为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且受社会人口学及健康行为因素共同影响。医护人员应重视老年住院患者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尽早筛查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预防或减缓衰弱发生发展,促进健康老龄化。

    2025年05期 v.20;No.102 862-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数智时代智慧医院门诊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与数据融合研究

    杨娟;刘波;姚歆;纪娟;

    数字化医疗体系是智慧医院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融合方向,智慧门诊预约服务是实现医院信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应用场域的功能、流程结构、关键控制点等属性,设计了智慧预约缴费、智慧签到导医和智慧数字服务3个应用模型,促进了智能服务与智慧医院的数据融合和数字分析。面向数智时代,医院数字化转型需加强数字化队伍建设,提升用户数字素养;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供多样化支持服务。

    2025年05期 v.20;No.102 865-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9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成都市五城区医疗服务能力与经济发展耦合度评价

    李海燕;陈建;杨琴;

    目的 构建成都市五城区医疗服务能力(MSC)与经济发展(ED)综合评价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关系。方法 利用2019—2021年《四川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采用熵权系数法、综合评价模型、相对发展度及耦合协调度等方法评价成都市五城区MSC与ED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 2019-2021年成都市五城区MSC与ED耦合协调水平最高的是武侯区(良好协调发展),其次是青羊区(中级协调发展)、金牛区(初级协调发展)和锦江区(勉强协调发展),最低的是成华区(濒临失调衰退)。2019—2021年成都市五城区MSC与ED耦合协调度平均数值由0.563增长到0.661,耦合协调等级由勉强协调发展转变为初级协调发展,整体耦合协调水平较平稳,但各个主城区仍出现MSC滞后于ED的情况,协调发展程度不稳定。结论 成都市五城区要提升MSC与ED耦合协调度,需提高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及医疗服务质量,持续合作与创新,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2025年05期 v.20;No.102 869-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川崎病病因学与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进展

    翟洋;赵利娟;唐娇;黄璞珏;邓雪;王涛;

    <正>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KD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可导致冠状动脉病变,已成为发达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且与成年期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1-2])。自1967年Tomisaku Kawasaki博士报告KD以来,大量学者聚焦于KD发病机制的研究,但其病因学迄今尚未阐明。病毒感染可能在KD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2025年05期 v.20;No.102 872-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NLRP3炎症小体介导慢性肾脏病诱发心房颤动的机制研究进展

    杨旋;王琳;武金娥;郝六一;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超过3个月的疾病,其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增加心力衰竭、血栓栓塞和卒中风险。CKD与房颤常共存,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炎症是CKD和房颤的共同危险因素,也是将两者联系起来的重要枢纽。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因其在炎症信号转导和多种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近年来备受关注。

    2025年05期 v.20;No.102 87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药物治疗的应用进展

    匡金花;王莉;罗小丽;

    <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男女发病率约为3.5∶1,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质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临床约80%~90%患儿对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治疗敏感,治愈率约83.8%,远期预后较好~([1-2])。但部分患儿表现为激素依赖(steroiddependent nephrotic syndrome,SDNS)、激素耐药(steroid-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SRNS)和频繁复发(frequently relapsing nephrotic syndrome,FRNS),临床统称此3类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otic syndrome,RNS),其中SRNS约占10%~20%,易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预后较差~([3])。

    2025年05期 v.20;No.102 880-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原Ⅰ/Ⅱ蛋白与口腔链球菌致病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易思梦;彭显;王诗达;

    <正>抗原Ⅰ/Ⅱ蛋白是由变异链球菌、格氏链球菌等人类口腔固有链球菌编码的一类表面蛋白。在变异链球菌中,抗原Ⅰ/Ⅱ蛋白以黏附素的形式介导菌体在口腔硬组织表面的定植或与其他微生物如假丝酵母结合,影响龋病的发生发展。格氏链球菌抗原Ⅰ/Ⅱ蛋白能够作为受体,促进其他致病微生物的定植,从而影响口腔健康。在格氏链球菌抗原Ⅰ/Ⅱ蛋白的介导下,牙龈卟啉单胞菌对牙周及牙髓组织的侵袭力明显增强。

    2025年05期 v.20;No.102 884-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牙体缺损修复结合三维有限元法的应用进展

    李鑫;宋宏杰;田宓;

    <正>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口腔医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三维有限元法(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3D-FEM)作为其重要分支,在口腔生物力学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3D-FEM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数值模拟技术,通过构建复杂几何模型求解边界条件问题,特别适用于不规则物体的力学分析。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力学、航空航天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在口腔医学中,3D-FEM可通过体外建模,模拟修复体在口腔内的应力分布,规避临床直接建模的复杂性,从而为优化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5期 v.20;No.102 888-890+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药物浓度监测研究

    马歆静;叶中绿;

    <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是儿童较常见的恶性血液病,占儿童白血病的75%~80%。近年来,随着化疗方案优化和个体化治疗发展,儿童ALL的治愈率已达到80%~90%~([1])。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是治疗儿童ALL的重要抗代谢药物之一,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 DHFR),阻断嘌呤和嘧啶的合成,从而抑制DNA合成和细胞增殖~([2])。

    2025年05期 v.20;No.102 891-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纵隔淋巴结活检技术的发展现状与临床应用

    唐柯;郑琇山;邓智霞;

    <正>纵隔淋巴结是胸腔内人体免疫的重要淋巴器官,在肿瘤转移和分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其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淋巴结的病变状态直接影响到病理分期、扩散路径、手术范围、后续综合治疗措施的制定和预后情况~([1-3])。但因多种原因(如炎症、反应性增生等)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可能在影像学上与转移病灶相混淆。因此,准确了解纵隔淋巴结的生理与病理特性,并通过有效的活检技术获取充足且高质量的标本,是胸内肿瘤诊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025年05期 v.20;No.102 896-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